最新消息

淺談肌肉骨骼疾病傷害與人因工程

發佈日期:2018/1/1
淺談肌肉骨骼疾病傷害與人因工程
2018/01/01

肌肉骨骼職業疾病
在職場上有許多重複性動作或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之作業,此類作業的工作者如缺乏適當休息,當肌肉骨骼負荷持續累積而超過負荷限度時,就會造成肌肉、骨骼、神經、肌腱、韌帶、關節、軟骨或椎間盤等部位發炎或疼痛,日積月累就導致肌肉骨骼職業疾病。

常見肌肉骨骼病症因使用部位的不同有:
1.腕隧道症候群:「腕隧道」為纖維與骨骼形成的通道,位於手腕的掌面,頂部有環腕韌帶(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)覆蓋,如果韌帶覆蓋過緊,壓迫正中神經,即造成腕隧道症候群,常發於食指、中指以及大拇指等部位。

2.白指症:手部長期暴露於振動及寒冷環境下所造成,末梢部位出現指尖或手指全部發白、冰冷,同時產生針刺、麻木、疼痛的感覺,常因劇烈振動而影響皮下組織,使血管痙攣、血液循環變差、血流量減少。

3.板機指:長時間、過度出力或頻繁彎曲手指,導致指關節的肌腱發炎腫脹及外圍的環狀道狹窄,彎曲或伸直患部的手指時感到困難,甚至彈開或發出聲響,以大拇指最為常見。

4.網球肘:正式醫學名稱為「外側肱骨髁上炎」,係指手腕經常有持續、過度用力的動作,使前臂伸肌長期反覆的主動收縮或腱肌負荷過度,造成拉傷及發炎。

5.滑液囊炎:滑液囊是由薄膜形成的囊狀物,主要功能是潤滑,防止肌腱與韌帶間之磨擦,滑液囊發炎時會造成局部的疼痛。

6.下背痛:急性下背痛最常見的是肌腱或肌肉拉傷,其原因為缺乏運動、長期姿勢不良、睡眠障礙及職業或運動反覆性使用,也是長時間坐辦公桌的上班族會下背疼痛的最常見起因;另一個原因則為腰椎間盤突出。

職業疾病防治重要課題-新興的職業疾病
某些特定作業的勞工,例如搬運重物之勞工,長期彎腰搬運重物,易促發肌腱炎、下背痛;公車司機長期駕駛,因行車上下震動,易促發椎間盤突出、下背痛;電腦打字人員如手腕姿勢不良,易促發腕道症候群、肌腱炎;專櫃人員穿高跟鞋久站易促發足底筋膜炎、下肢靜脈曲張;餐廳服務生長期以同一姿勢端大量食物,也易促發肌腱炎、網球肘。

依勞保局職業病給付資料(表1)統計,每年約有500名勞工因職業原因罹患下背痛及手臂頸肩疾病,佔每年職業病件數的6成,為職業病類型中最高的。而中高齡勞動人口因身體機能衰退,罹患肌肉骨骼疾病的機率因而增加,我國的中高齡勞工在105年達423萬人,約占總勞動人口之38%,因此防治肌肉骨骼疾病的傷害,為新興職業疾病防治之重要課題,在職業安全衛生法中亦課予雇主採取必要措施之責任。

人因工程技術-改善作業方式,預防職業疾病
在職場上通常採用人因工程技術來預防肌肉骨骼疾病之發生,所謂人因工程就是透過人與機器、環境間的相互作用,使設計的機器與環境合乎人性及安全舒適,達到提高效率及效能。最常見的就是工具設計及作業方式之運用,也就是通稱的職務再設計,譬如將鐵鎚握柄設計成適當角度,就能減少手腕反覆動作;物流業運務士使用推車、板車等協助搬運以減少搬運重物的時間;提高工作面高度,使工作者不需長時間屈頸低頭工作,也可減少抬舉的動作等皆是。

運用人因工程技術改善作業時,最重要的係對實施流程及動作分析以找出需要改善或簡化的作業,才能對症下藥達到預防肌肉骨骼疾病及提升工作效率之效果。(相關技術可參閱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、中華民國人因工程學會網站)

圖二說:人因工程是透過人與機器、環境間的相互作用,使設計的機器與環境合乎人性及安全舒適,達到提高效率及效能。
2018/01/01
勞動臺北電子報第65
發行:臺北市政府勞動局
*
*